Episode 13
Vol.12 为什么全球有钱人都在忙着开“空白支票”?
April 28th, 2021
18 mins 26 secs
Season 1
Your Hosts
Tags
About this Episode
金融行业聚集的不仅是有钱人,还有聪明人。这两拨人在规则范围内创造出来的新产品,有时候会让市场为之“虎躯一震”,比如说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CDO,再比如2021年美股市场最火的“空白支票公司”SPAC。
通过先筹钱造壳、再并购公司的方法,SPAC绕开了美国证券市场对于公司上市的很多监管,同时为投资者创造了在超低风险下以小博大的可能性。作为一个融资工具,SPAC高效、干净的逻辑,对投资者和公司来说有如神来之笔;但作为一个被资本市场利用的融资工具,SPAC直接导致了美股IPO市场新一轮的泡沫,自然也引发了监管的关注。
这一期节目,我们就来看看SPAC这个“资本盲盒”的真面目。
| 主播 |
肖文杰 | 《第一财经》杂志主笔
许冰清 | 《第一财经》杂志主笔
| 时间轴 |
03:06 2021年,美股有76%的IPO项目是SPAC
04:46 每个人都能发起一家SPAC公司?
10:21 高风险和灰色行业的公司更喜欢借助SPAC去上市
16:01 上市到底是一种目的,还是一种手段?
| 延伸阅读 |
这期的内容专业性比较高,所以我们的延伸阅读就把节目中的要点提炼一下,方便大家查阅。
什么是SPAC:
SPAC的全称是“特殊目的收购公司”,又被称为“空白支票公司”。它是一个上市公司,但是没有业务,也就是一个壳。这个壳的目标就是在24个月里,收购一个合适的未上市公司。
SPAC公司的钱哪里来:
一个SPAC公司的资金规模500万美元起步。它的核心就是管理团队,这个团队一般占有20%的股份,但自己出资极少。大多数的钱,是管理团队募集而来。这就要求管理团队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投资信誉,所以一般来说,那些比较成功的SPAC都是由著名投资人、企业主成立的。
SPAC对未上市公司有什么好处:
SPAC不能事先确定自己要投资的标的。如果这么做,那监管机构就会找上门来。不过SPAC尤其吸引高风险的行业,比如医药、金融、新能源、互联网、前沿科技,或者数字货币、大麻、博彩业等身处灰色地带的行业。这些公司要通过正规渠道上市并不容易,往往价格会被低估,还要经过很多合规性的考验。相比之下,通过被SPAC收购上市,是一个方便、快速的方式。
SPAC对于投资者有什么好处:
机制设计保证了早期参与的投资者能获得更高收益,也能更快把自己看中的公司送上市。
SPAC有什么风险:
如果SPAC买来的公司不够好,股价也可能会在并购结束后下跌。这样就亏钱了。实际上也确实有这个风险,一项针对115家已完成收购的SPAC的研究发现,大部分SPAC在找到要收购的目标公司后都会亏损,而且在并购一年后,亏损的速度还会加快。这意味着投资者持有SPAC的时间越长,其收益表现可能会越差。所以,SPAC模式对于发起者挑项目的要求很高。
SPAC热的重要推手:
硅谷传奇投资人Chamath Palihapitiya。他是个出生在斯里兰卡的美国移民,第一桶金来自Facebook的股权激励,之后又成立了风险投资机构Social Capital,给Palantir、Slack塞过钱,这两家公司也是前几年美股最重要的大型IPO项目。
但到了2019年,Chamath意识到SPAC模式大有可为,而且管理一家壳公司,比管理VC要轻松太多了,于是迅速掉头All-in,在很短时间内用其SPAC公司IPOA收购了维珍银河,将这个常规意义上根本无法上市的公司做成了市值15亿美元的上市公司。到今年3月初,Chamath已经参与了21个SPAC项目的发起或管理,其中14个已经完成收购。他的长期计划是,这些SPAC公司的名字要从IPOA一直覆盖到IPOZ,也就是至少得有26个。
| 后期制作 |
魏玥琪、董思哲
| 收听方式 |
你可以通过小宇宙播客App、苹果播客、Spotify、喜马拉雅、网易云音乐、QQ音乐等平台收听节目。
| 认识我们 |
微信公众号:第一财经YiMagazine